FDM与SLA3D打印常见缺陷诊断及修复指南

发布者:小杨 2025-08-19 浏览量:24

在3D打印实践中,用户常会遭遇各类打印失败问题,例如打印件翘曲、打印平台粘附失效、层移位及其他常见3D打印缺陷。基于故障排查经验,杰呈三维梳理了针对FDM与SLA技术的系统性解决方案,本文重点解析SLA技术中"打印效果差"的典型问题,层间结合不良(分层)的成因与修复策略。

一、SLA 3D打印层分离问题解析

现象定义

当SLA打印层间无法有效粘合(即分层现象)时,需从多维度排查原因。

核心成因

  1. 打印方向与支撑设计缺陷

    若模型存在严重悬空结构(如与主打印件无直接连接的尖角或陡坡),且未添加支撑,打印过程中这些区域会因缺乏固定而脱落,导致层间打印不连续。

  2. 树脂状态异常

  • 树脂中混入碎屑或未完全融合的固化残留物,会阻碍激光正常穿透;
  • 树脂桶底部界面层老化(如前次打印留下的模糊痕迹),可能干扰激光路径,降低固化精度。
  1. 后处理工艺不当

    即使打印阶段完成,若层间结合力较弱,将部件长时间浸泡于异丙醇(IPA)中进行清洗,可能进一步削弱层间粘合力,引发部件断裂。

修复方案

  1. 优化支撑结构

    针对所有存在严重悬空结构的区域添加支撑,可通过切片软件调整模型摆放角度,在减少支撑用量的同时确保关键区域覆盖。

  2. 保障激光穿透路径

  • 过滤树脂以清除碎屑(可使用专用树脂梳或过滤器);
  • 检查树脂桶底部界面层,若存在前次打印的残留痕迹,需更换全新树脂层(部分设备支持快速更换界面层)。
  1. 控制后处理参数

    避免过度延长IPA清洗时间,以防止已固化的层间结构因溶剂作用降低结合强度。

通过上述调整,可有效解决SLA打印中的层分离问题,提升打印成功率与部件机械性能。

评论(0条)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