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脂3D打印技术的工艺原理是什么?强度指标有哪些
树脂3D打印凭借其生产高精度、复杂细节及光滑表面部件的能力而广受认可。立体光固化成型(SLA)及其衍生技术掩模立体光刻(MSLA/LCD)和数字光处理(DLP)最初因美学表现与原型开发需求兴起,现已证明树脂材料不仅具备优异外观,更能实现功能性应用。
技术原理与差异化特征
SLA、MSLA/LCD与DLP三种技术的核心均是通过光固化液态树脂逐层构建部件,但其光源与投影方式存在差异:
SLA技术:采用激光束扫描液态树脂表面,按物体轮廓逐点固化,精度较高但打印速度较慢。
DLP技术:通过数字投影仪一次性投射整层图像至树脂表面,显著提升打印速度,但可能因像素化效应导致分辨率略有下降。
LCD技术:利用LCD屏幕遮挡紫外线,平衡速度与分辨率,成为性价比突出的解决方案。
尽管多数树脂兼容上述技术,部分材料因固化波长或光强需求差异,需针对性选择适配工艺。
树脂强度的多维度解析
评估树脂3D打印的强度需明确“强度”概念的复杂性,其涵盖材料抵抗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,具体包括以下核心指标:
拉伸强度:衡量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断裂前的最大承载能力,类似橡皮筋被拉伸至断裂的极限。
弯曲强度:反映材料抵抗弯曲变形的性能,如塑料尺在压力下弯曲至断裂或永久变形的临界点。
冲击强度:表征材料承受瞬时冲击载荷而不破裂的能力,类比手机壳抵御跌落冲击的耐久性。
抗压强度:定义材料在压缩载荷下变形或塌陷前的极限承载力,与拉伸强度形成力学性能互补。
剪切强度:评估材料抵抗平行平面内相反方向作用力的能力,例如刀具切割水果所需的力度差异。
树脂与FDM材料的强度对比
将树脂与FDM材料直接对比需谨慎,因二者性能受多重因素影响:
FDM部件:强度取决于填充率、填充图案、层高及线材类型。高填充率可显著提升刚性,但可能牺牲轻量化优势。
树脂材料:按性能可分为三类:
标准树脂:通用型材料,未针对特定应用优化;
坚韧树脂:通过添加剂增强韧性,平衡刚性与抗冲击性;
高性能树脂:具备卓越的机械性能、耐化学性或耐高温性,部分产品强度可媲美甚至超越特种工程塑料。
综上,树脂3D打印通过技术迭代与材料创新,已突破传统认知的强度局限,为精密功能件与工业级应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。